企业由硬变软成为新趋势

作者:林雪萍

本文由知识自动化(zhishipai)授权转载,原文的标题为《工业牙齿,如何数字化转型》

 

刀具是机床的配套利器,一个是工业母机,一个是工业牙齿。但好久不碰刀具了,二十年时间有了吧。今天偶尔扫描了一下全球第一的瑞典山特维克可乐满这两年的战略,深感不安。
要想知道一个行业风向标,观察老大的策略,肯定是最省事的一个。那么可乐满最近在干什么?
8月份,可乐满收购了美国的CNC Software公司,旗下的MasterCAM软件赫赫有名,比公司的名气还要大。CAM软件是用来做刀具轨迹规划的,所有的机床都离不开。而MasterCAM一度是全球最大的CAM公司。

这条消息,让人对CAM软件难免心寒。这意味着,独立的CAM软件很难生存。昔日的王者之一,英国Delcam则被欧特克收购;而以色列的Cimatron则被3D打印机制造商3D System收购(今年又吐出来了),而以三坐标测量机出身的瑞典海克斯康,则更是CAM软件的屠夫,接连吞并了四五个CAM软件。而今年年初,做钣金弯管的CAM软件,则被全球最大的钣金机床和激光制造商通快给一口吃掉。

CAM软件其实多如牛毛,但都很小。作为最大的刀具商,可乐满最近似乎开窍了,面对CAM软件举起屠刀。就在7月份,收购了美国的Cambrio,这也是一家汽车和航空制造业所必须的CAM软件。
这其中最惊人的亮点就是Cimatrion重新登台亮相。Cimatron在1月份刚进入新东家,在7月再次被吐出来。它在模具加工领域的优势,将赐予可乐满牙齿在模具行业更深的咬痕。

可乐满咋就对软件垂涎三尺了呢?或许,它也是受到并购狂人海克斯康的刺激。同为瑞典公司,海克斯康最近十年发疯一般地收购各种软件公司。最知名的一次是居然吃掉了全球第一家CAE公司MSC,简直帅呆了。而10月初,全球最大的流程自动化公司艾默生,与全球最大的化工软件Aspentech,传出来要合并的消息,震惊自动化行业。而这其中海克斯康也有绯闻在其中。就是因为海克斯康作为一个硬件选手,却一直把手伸进软件的兜里。比如说,可乐满一直选用的一家CAM软件Esprit,在去年年底也被海克斯康收购了。倒,这么大的动作,一定会冒犯可乐满的。与其让别人干,不如自己干。于是2021年的两次CAM并购,一定是可乐满的CEO向海克斯康的老大取经,而受到的启发。

这个故事当然是杜撰的。实际上,可乐满作为刀具龙头,自然会注意到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早在去年10月,就收购了美国的CGTech公司旗下的VERICUT,这也是CAM加工模拟和优化软件的佼佼者。
如果再往前推,2016年可乐满收购了德国Prometec刀具监控系统,也是软件。而这家德国公司的刀具监控软件,则与全球第二大刀具美国肯纳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和第二巨头相逢,世界画圆了。

这就是全球刀具领头羊拥抱软件,积极走数字化转型之路。因此有时候,看看国内一说数字化转型,就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商业模式突破,对比下来,真的会怀疑人生。

而国产刀具,则还在材料端挣扎着从国外刀具品牌的重重包围中寻找突破点,少有能够积极拥抱软件的。全国四分之一的刀具(主要是高端刀具)市场,仍然是由国外如狼似虎的一大堆品牌所把控。也就是说,中国类似飞机、汽车曲轴等高端制造,很多是国外的牙齿所啃下来的。
顺便多说一句,可乐满今年在8月,非常低调地收购了安徽滁州用朴合金工具。而上市刀具公司恒锋刀具则以3600万出售了5%的股份。可乐满收购了67%的股份。这样算下来,可乐满这次在中国的并购,花费了5亿人民币。要知道恒锋一年的收入只有4亿元人民币,而可乐满在中国则达到了35亿,是国产第一刀具的株洲钻石的两倍多。这只是收入的差距,且不说单品价格相差2倍甚至5倍以上。

尽管CAM软件一向独立行走江湖,但从现在来看,跨界集成是大概率事件。CAM软件作为身躯最小的,但在工厂车间的地板上,却要同时伺候着机床、CAD软件、刀具和测量工具这四路英豪,很容易被任何一家吃掉。
工业软件的拐点已经出现。不要说什么“软件定义机器”,这种豪言壮语的真相是:“软件被机器吃掉”,软件公司被硬件公司拿下,软件就是机器的一部分嘛。这就是工业软件的真相。

 

作者简介:

林雪萍:上海交大中国质量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

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依托一套成熟的服务体和工作流程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软件系统顾问咨询,系统实施和售后维护等一系列服务,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诚信经营,用心服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

专注于企业质量信息化服务

Our Clients Are Our First Priority

主页    云质观点    企业由硬变软成为新趋势